近日,“作業幫”等多款學習類APP被曝光內含“黃段子”。8月11日,猿輔導旗下的“小猿搜題”又被指暗藏大量色情信息,評論區“性暗示意味濃重”。8月14日,猿輔導召開新聞發布會稱,已掌握足夠證據證實此事系競品公司“作業幫”蓄意抹黑,猿輔導已就該事件報案。對于“蓄意抹黑競品”的指控,作業幫回應稱“某同行的陳述與事實相悖”。
作業幫和猿輔導這兩大風頭正勁的在線教育平臺就這樣打了起來。一時間,輿論攪動,真相未明,家長們的心則沉了下來。
互聯網公司打架不是新鮮事,不打架才是新鮮事。從遙遠的3Q大戰到現在的外賣大戰、共享單車大戰,網友時不時就要看一場戲。這些打架往往都是節操與狗血齊飛,很多爭論最后都不了了之,網友也當看熱鬧。但這一次,我們這些圍觀者沒有理由繼續保持淡定。
因為這次戰場是在線教育,而這些平臺的受眾是中小學生。在線教育概念近年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追捧,相關公司都堪稱財大氣粗,融資動輒以億計。它們爭的是市場份額、估值、獨角獸,但在這個過程中,不能讓孩子成為犧牲品。
在線教育容不得野蠻生長,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只有一次成長。當幾乎所有主流學習軟件都被曝出涉“黃段子”、色情信息的時候,幕后的真相或許有很多種可能,但最重要的是臺面上的真相。那就是,這個行業普遍存在疏于監管的情形。
黃段子、色情信息主要出現在評論區、互動區,但這不代表平臺方沒有責任。學習軟件以孩子為受眾,在開放評論互動的時候,必須做好監管的準備。單單開通舉報渠道,是遠遠不夠的。正如有的家長所說,怎么能指望十來歲的孩子去舉報不健康內容?
事實上,在線教育在發展之初面對的主要挑戰便是,如何約束網絡另一端的熊孩子。教育的功能除了傳授知識,還有培養孩子的認知。在線下的教育中,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言行。線上教育平臺如果只誘導表達而不進行監督和規范,那么勢必淪為有害信息的聚集地。
現在在線教育呈現出了它的蠻荒之處和潛在危害,必須引起外界的重視了。既然相關公司已經報案,公安部門應該介入,還公眾一個真相。此外,教育部門和網絡監管部門理應加強在線教育的規范。如果商業平臺不能實現自律,就只能用嚴厲的懲罰逼迫它們自律。